GB/T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的8.2明确提出了监督检查的方式与次等内容。通常而言,对产品(服务)实现标准的监督检查,一般通过检验、验证、测量等方式进行过程监督,也可以通过标准化审查及最终产品的检验等方式;对保障标准的监督检查,一般按照实施的主体,由标准化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内审和评审一并进行;对岗位标准的检查可由人力资源、标准化管理部门及相关的专业部门组织能力验证和技能考核等检查方式进行。前面已介绍;标准化审查、内审、评审、自我评价或确认等手段是企业标准化监督检查的重要方式;监督考核的信息应及时反馈和处理,成为修订标准的重要输入,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标准实施过程,ISO9001、ISO14001及GB/T 19273 均规定了内审、评审、监测与测量、自我评价等方法,这是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可与其活动同时进行,也可单独开展,有机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标准也给出了指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贯彻执行各类标准,对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做法:
一、对产品标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外购件、外协件、半成品等),由企业质量检验机构、采购部门等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进行监督抽查或检查,并作出处理。如通过监督检查,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出厂时全部达到相关的标准的要求,及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原材料、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等,应按照标准实施进厂监督抽查或检验,做到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外购件、外协件等不进人到生产环节。
二、对生产过程和各项保障工作实施有关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机制,对违反标准操作的,给予及时纠正和处理。如生产实现过程需要执行大量的标准,如设计、工艺、半成品、工艺装备、设备以及检验及试验方法、包装、搬运、贮存、标识、安装、交付以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应认真贯彻有关标准。同时,在经营、设计、对这些标准实量、设备、检验、安全、环境、卫生、能源等方面还需贯彻相应的保障标准。定期或坏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应由企业根据其内部机构设置及监督职责分工情况,按照定期或抽查两种方式进行,应明确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具有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责令相关设备购正和处理的权力。如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质量标准,检验标准,以及设备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等一系列保障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设备相关标准的行为和个人,予以纠正和处理,确保设备的齐全、完好,满足生产使用需要。
三、对各部门岗位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岗位标准由企业领导或授权人力资源部门统一组织考核,一般情况下,高层负责对中层的考核,中层负责对基层人员的考核,在部门内部各类人员岗位标准执行情况,由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组织考核。岗位标准的考核结果应与企业的奖罚制度挂钩,应与岗位标准的修订关联。
四、标准化审查。标准化审查是指企业在新产品研制、产品更新改进、装备改造以及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过程中是否认真贯彻了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而进行的监督检查工作。按照《标准化法》有关要求: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标准化要求。为贯彻执行标准化法规要求,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企业在新产品研制,产品更新换代、装备改造以及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过程中,应对有关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确保相关技术要求满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标准化审查是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任务,应由企业标准化机构统一组织有关部门一起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