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为什么!国家发展优质团体标准
最新动态
为什么!国家发展优质团体标准
2024-11-26
4
一、制定速度快、紧跟市场。
无论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是技术委员会根据协商一致原则制修订的,技术委员会的委员来源范围广,而且都是兼职,组织起来制定标准困难较大,标准制定从提案、立项、制定、审查、公布、出版,经过的环节较多,周期长,对有些产品,尤其是工业产品,标准公布之时,就是产品更新换代之日。
团体标准则由团体成员自己制定,标准制定工作组由团体成员内部专家组成,专门司职于该标准制定工作,团体成员一旦决定制定某项标准,标准制定工作组能够集中精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不需要开过多会议,简化了立项、审查、批准、颁布、出版等环节,团体标准相对于正式标准,制定速度快、紧
跟市场需要的变化,有极高的
市场适应能力。
二、制定成本低。
团体
标准
与正式标准相比,可以节省由标准制定周期引起的时间成本、正式标准制定周期比团体标准长,因而时间成本就高;
在标准研制方面,团体标准要比正式标准节省成本、团体标准是在各成员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制定,不需要增加过多研究费用、而正式标准由于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许多参
数需要多次的试验研究才能确定,因而增加了实验研究的成本;
团标是团体内部标准,一般不需要正式出版,而正式标准必须公开出版发行、所以团体标准节省了出版发行费用;
正式标准一般由国家、地方财政补贴,花纳税人的钱,而团体标准的费用由联盟成员自己承担,不需要国家、地方补贴,节省公共开支,而团体组织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会主动的选择经济、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
三、某种程度上更符合实际。
制定标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或控制市场。正式标准则不然,因为正式标准成员来自不同利益主体,企业关注市场利益,消费者关注自己的权益,政府部门则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专家学者考虑的是技术方面的因素,他们可能与企业关注焦点不一致,甚至冲突。正式标准是不同利益主体协商一致的产物,团体标准是相同利益主体协商一致的产物,所以团体标准更符合市场的要求,对团体中的企业来说更实用。尤其是我国的国家标准由于是政府主导,专家制定,往往与市场脱节,对企业来说不实用。
四、专利标准化的主要途径。
一般说来、正式标准与专利是相互排斥的。正式标准具有公共性、普遍适用性,正式标准的推广应用是其价值的最重要体现;专利是技术的产权属性,它带有地域性、排他性、垄断性的特征,获得许可是实施专利技术的前提,一般说来,正式标准应尽量不包含专利,除非该专利技术是其他非专利技术无可替代的,并与标准对应的产品或方法有直接的联系,经标准制定委员会认定、方可将专利技术纳入正式标准,标准实施后,专利人应向任何有兴趣的第三方免费许可该专利技术,或以合理条件向任何感兴趣的第三方等提供有偿转让技术,并将以同样的条件向所有的被许可人提供,排除任何损害其竞争对手的可能性。
团体标准则致力于将各成员的专利技术纳入标准。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集成度越来越高,一项产品的技术标准往往对应着一个技术群落,其核心技术为团体成员所拥有。
产业团体成员分布在产业链各个环节,有各自不同的分工,掌握着不同环节的核心技术,若没有团体标准,则很难将这些专利技术捆绑集成,专利技术只能自己使用,无法成规模的扩散。
团体标准则将产品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利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专利池;
在团体内部,以专利交叉许可或专利池协议的方式,规定团体成员可以相互使用所拥有的专利,实现了互补性技术的融合,降低了团体成员的交易成本。
对外,非团体成员很难攻克专利池,因为一个专利池少则几十项专利,多则上百项专利,对一个企业来说不具备技术实力攻克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专利.专利池对非团体成员具有专利封锁作用,从而使团体标准成为事实标准,非正式成员不得不执行团体标准。
由于团体标准无需免费提供纳
入
到标准中的专利技术,采用团体标准就必须购买相关专利,使其走
入
专利陷阱,支付巨额的专利费或转移成本,而团体成员则获得由于标准而带来的垄断利益。
所以,团体标准是实现专利标准化的最主要途径。
五、更关注所有者的权益。
团体标准表面上与行业标准有相似点,实际上则有较大的差异。行业标准在我国是一种正式标准,对所有行业内的企业开放,从理论上讲是代表整个行业利益的。产业团体是行业内若干家同类型的企业自发组织成立的组织,该组织不代表整个行业,但能控制整个行业,由其制定的团体标准高度关注团体内企业的利益,所以在代表性方面比行业标准要精确和专注。由于行业标准在标准制定的组织方面、标准制定程序方面存在着与国家标准相同的弊端,虽然有代表性广的特点,但与企业利益相关性不密切,不能代表行业内企业的相关权益,致使许多行标企业不愿意实施。所以,团体标准最能代表企业的权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