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世界标准日:中国突击!不负使命!
最新动态
世界标准日:中国突击!不负使命!
2024-10-148

在当今时代,标准及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盟各国都将标准化作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以及标准化工作逐步推进,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标准化工作。那么,做标准化有发展前景吗?我国标准化工作要全面突围,不负“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使命。

首先,明确战略重点是关键。当前,全球消费者对产品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关注日益增长。发达国家常以此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应将标准化战略重点放在公众关注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领域及其他社会热点问题上。

其次,政府应高度重视标准化,并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日本和美国的实践表明,政府在推动标准化过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日本强调以标准化为手段促进新技术与市场的发展,美国则通过财政支持促进标准化活动。参与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制定同样重要。西欧国家和美国长期以来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试图控制国际标准化技术。我国应积极参与,促进标准的国际化。

此外,培养标准化人才也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熟悉ISO/IEC国际标准审议规则的专业人才。我国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

最后,标准制定体系应更具灵活性和参与性。标准的制定应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确保标准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不仅有利于标准的有效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标准的认可度。

那么,对于坚决贯彻“走出去”战略的中国通信企业而言,如何在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前继续保持海外市场的发展势头?答案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积极参与竞争,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作为WTO成员国,我国的国内市场将逐步对外放开,国内民族工业因此而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挑战。由于WTO的条约规定,保护和扶植民族工业的传统手段如政府补贴、关税壁垒等将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技术标准壁垒则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利器”。

标准,这个还被很多人认为仅限于工业技术领域的词语,现今却受到政府、企业乃至学界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充分地体现了当今世界市场分工的不平衡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处处“碰壁”的无奈。

作为进入一个领域的技术门槛,成为标准的技术应当具有公开性、工艺成熟性、兼容性等特征。简而言之,它应当是共有领域的。而它的这些特征又恰恰与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其中的专利权)的专有性直接冲突。

所以,早期人们对作为标准的技术进行界定时,都是极力避开私权领域的专利权的。然而,现今的国际标准并没有按照最初设想的那样发展下去,而是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现在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或标准化机构最后都选择了使用不同的许可政策吸收专利技术进入技术标准的道路。

走出中国的标准化战略之路,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政府机构的多方努力。要将企业建设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我国国内现在已经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在WTO框架协议许可的范围内,在标准化的问题上,国家统一且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固然重要,但是标准化的主体却只能是企业。首先要将企业按照行业、规模进行细致的分类,对于少数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尽可能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主导国内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的制订,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要做的则是培养好企业的标准意识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依托更高的技术标准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依标准而动”的游戏规则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其次,企业或企业集团应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链。要想让自己的技术成为该领域的事实标准,就要求我们手中握有的专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要达到一定层次,并且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专利还要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形成核心技术的专利链。

一项标准的建立,需要多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持续不断的、数量较多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专利申请才能形成,而这些却恰恰都是我国企业的“软肋”所在。

由此可见,当前的情况还要求我们的企业在进行自主研发时,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资源,奋起直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不仅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要从标准化战略的角度出发,从构筑专利网络的需要出发,系统地、配套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此外,要加强对当前国际标准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国外积极构筑贸易技术壁垒相反,我们当前对标准的研究还远不如对传统贸易体制下关税壁垒的研究。例如,对于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协议),这个与TRIPS同样作为世界贸易组织重要协议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完全开展。对于重要的国际标准的专利组成、许可政策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突破。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